原创,好剧本之殇

您的创作中是不是男性角色承载了更多的东西?

  以前我也听过相反的说法,“岩女郎”的说法就比较火比如孙俪。我觉得男女各半吧,有时候红也看演员的个人魅力吧;还有也跟剧本类型有关,像《一场风花雪月的事》、《玉观音》、《平淡生活》完全是以女性为主要角色的,《深牢大狱》就是以男性为主要角色。

海岩剧有着异样的悲剧色彩,也有一些非常纯洁美好的爱情,您相信爱情吗?

  向往,谈不上相信。之所以让他们最后没有善终,可能与我自己不太相信有关。

您更倾向于作家还是编剧的角色?

  我觉得我其实和多数编剧不一样,很多是改编别人作品或者大家一起编,我是只改编自己的原创小说,改编过程更多是技术性的转换,就原创而言,对角色的创造,是从小说开始的。

您似乎在编剧圈是个异数,编剧圈的"涨薪行动",行业的好坏都波及不到您?

  我跟这个圈没什么来往。他们定位我还是一个作家,因为我主要是写小说嘛。

  那就从作家的角度聊聊这个行业。

  中国影视剧的瓶颈主要是故事的问题,比如张艺谋、冯小刚的电影,观众的意见还是集中在故事上,技术上比如摄影、美术啊不存在问题,已经有了世界一流的水平。电视剧更是这样,戏好戏坏故事还是最主要的。现在很多影视剧都是扒欧美,日韩,或者是一些经典作品,原创力相当枯竭。我觉得这与编剧队伍本身有待整合提高有关系。

  很多导演揣着投资就是找不着好本子。

  现在影视剧特别是电视剧,只要有好本子,马上就可以纳入生产。投资者有钱不敢投,主要还是本子不成熟的原因。

没有好本子是根本性的原因?

  我觉得还是创作队伍原创力比较差。

为什么作家就可以呢?比如像王海。

  她最早还是先有剧比如《爱你没商量》,后来改小说,最近是写小说。中国像王海这样的有原创力的编剧比较少。

  真正有能力有天分的艺术家都是有个性的,你不能拿他当正常人看。前一阵子有人问我王朔的问题,我说社会要有宽容度,他之所以有才就是因为他与常人有异,他的心理诉求,期待,灵魂所处的自由环境,奔放的思维与常人是不同的。文化想要多元化,你要允许这些人的才华给我们带来快乐和启发,你要原谅他有异于常人的那一部分。

 如果你要把我当不正常人,会给我更多原谅。艺术家有他创作方面的天分,就有他的个性,他一定是很自我的,不把别人放在眼里。

您从事过的职业很多,您觉得哪份职业对您的人生影响最大?
   我的习惯是不用“最”,我觉得当兵、做警察、在国家机关、做企业,包括写作对我都是重要的人生经历,对我的个性的塑造和成绩的取得有不可或缺的作用,很难说“最”。如果是最喜欢,只能说现在哪个都不喜欢。现在就处在一个比较疲乏的状态,而且摆脱不了。我觉得我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,更多是对我的伙伴,对支持我的领导。领导的知遇之恩,部下的支持和信任,有不愿意抛下大家那种感觉,不舍得吧。其实对一个作家来说,时间是非常宝贵的。